“玻璃的行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或事物有能力和资格承受或经受困难或压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间故事,传说唐代某官员要选拔士人,于是在写了题目后,外面下起了大雨,官员把卷子放在玻璃窗户上晾干,只许那些沾水的题目入选。
最终唯一通过考试的人就是题目上写着“玻璃的行吗”的学生,因为这个学生用良心认真对待每道题目。这个成语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有了实力就要有担当”,意思是指一个人即使有能力,也需要有态度和责任心来承担责任和艰难的处境。因此,“玻璃的行吗”在表扬一个人拥有和展示出自己的勇气和能力时,是一个非常恰当和亮眼的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