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在外流亡了**19年**。
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杰出君主,他的政治生涯始于一段悲壮的流亡历程。晋文公的流亡开始于公元前655年,结束于公元前636年,历时19年。这段流亡生活对晋文公个人的成长和其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关于晋文公流亡期间的一些重要事迹:
1. **流亡原因**:晋文公出逃是因为其父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欲立骊姬之子为太子,导致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晋文公原为公子,有一定的政治野心和声望,因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而逃离晋国。
2. **流亡过程**:在流亡期间,晋文公和他的随从曾在多个国家寻求庇护,包括狄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和秦国等。他在流亡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 **政治学习**:流亡途中,晋文公多次接受不同国家君主的接见,体验了各国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改革和执政积累了经验。
4. **人才积累**:尽管身处逆境,但晋文公身边始终不乏忠诚与贤能之士,如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