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黄龙钙化池形成原因
时间:2025-04-13 19:35:00
答案

黄龙钙华池奇观的形成原因,与黄龙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一、黄龙风景区独特的地质构造:

黄龙风景区位于川西北松潘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切割高山地区。黄龙沟为区内雪宝顶主峰北麓的一个深切短峻的沟谷,沟水由南向北流,源头海拔约4000m,降至沟口,海拔3120m。沟长7600m,比降达115.8‰,地表水汇水面积有17.95 km²,若以沟内转花池群为上下分界线,上游面积占75%,因谷地源头宽广而沟口狭窄,现代河谷发育在一个单一的山岳冰川谷内。

黄龙地区属松潘甘孜褶皱系,黄龙沟附近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板岩夹砂岩)、泥盆系(板岩夹石灰岩)、石灰系和二叠系(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少量板岩)、三叠系(砂岩、板岩和石灰岩)、第四系(冰碛物和钙华堆积),构造上位于雪宝顶大背斜的北翼,发育有近近东西向的雪山大断裂及望乡台断裂,次级褶皱为现状褶皱,底层走向近东西方向,倾角陡立甚至倒转。

地表的深刻变化与多样为黄龙形成滩流、湖泊、瀑布创造了有利的地质地形条件。

二、黄龙景区水文条件:

黄龙地区年均降雨量为759毫米,气候湿润,黄龙景片属涪江水系坡陡河窄,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沿坡面径流补给。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5~9月为汛期,主景区黄龙沟春涸、秋盈,季节性强。黄龙沟水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转花池泉群,常年温度为6 °C,流量在70-100L/s,正是由于转花池泉群泉水温度恒定、流量稳定,保证了黄龙最艳丽的五彩池终年不结冰、不干涸。

转花池泉群泉水钙离子含量高,是黄龙景区钙华池沉积的唯一钙源。从某种角度说,转化池就是黄龙的母亲。另一个是地表径流,除黄龙沟两侧少量地表径流外,绝大部分来自于望乡台以上的集水区,这部分的地表径流经转花池群东侧的河沟流入五彩池池群的映月彩池,地表径流枯水期几乎断流,丰水期最大流量可达1000 L/s。地表径流的矿化度较低,钙离子含量约为70mg/L,因此,地表径流不能为景区钙华沉积提供钙源补给。所以,在黄龙的钙化形成中地表水不深最重要的因素,形成黄龙地表钙化的原动力是地下水。

三、转花池泉群的形成:

黄龙沟中钙华分布与转花池的上升泉群有直接关系。这些水的补给区是黄龙沟南部岷山地区广阔的碳酸盐岩山区,大气降水以雨水或冰雪堆积分布于地表,缓慢下渗后成为岩溶水,地下水由南至北向低处运动过程中,对碳酸盐岩进行溶蚀,使Ca²+、Mg²+和HCO3-离子浓度不断增加,当地下水运动至望乡台断裂带时受阻而上升形成转花池附近泉群,此时地下水因为流动中碳酸盐岩的溶蚀,泉水就具有了很高的矿化度。泉水中钙华沉积主要元素的含量都很高,其中Ca²+离子的含量约为202mg/L,Mg²+离子的含量约为21mg/L和HCO3-离子的含量约为774mg/L。

黄龙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造就了黄龙独特的转花池泉群,正是泉群的泉水经过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沉积、植物参与作用、地形限制作用等因素最终形成了特有的黄龙这一独特的地表钙华奇观。

黄龙风景名胜区就是在岷山南麓形成的以钙华沉积地貌的奇异而誉满国内外的风景区。黄龙风景区内钙华池沉积年代可上溯三万年,至今仍沉积不断,形成一条上端始于海拔3600m的转花池泉群,下端止于海拔3080m的涪江河谷,蜿蜒3.6km,宽110--250m,厚9--20m余的金黄色钙华沉积层,状似黄龙蜿蜒以得盛名。

推荐
Copyright © 2025 竞技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