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崇祯帝能葬于明十三陵,说起来还得“感谢”李自成。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崇祯皇帝朱由检万般无奈,最终自缢身亡,享年三十四岁,而大明朝也由此宣告灭亡。
崇祯帝倒是解脱了,但此时正值多事之秋,谁又能顾得上一个亡国之君怎么安葬呢?
但最终,崇祯帝还是被安葬在皇陵当中,没有抛尸荒野,而让崇祯帝保留最后这份尊严的,正是将他逼得上吊的李自成。
只不过,李自成办这件事,着实办得不敞亮。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当天清晨,自彰义门杀入紫禁城内城,那么,此时的崇祯帝朱由检在哪里呢?
他正骑着快马,手持三眼枪,带着十几个太监,往东华门方向逃去。
本想突围的朱由检,却在东华门前被起义军的乱箭给挡了回来,无奈之下,他又调转马头,奔向朝阳门,结果,驻守在这里的成国公朱纯臣装聋作哑,拒不开门。
这下,朱由检算是没辙了,心灰意冷之际,身旁的太监说不如到安定门去试一试,说不定有机会。
朱由检想了想,也只得如此,总比困死在这里强,一群人调转马头,又匆忙赶往安定门,但让朱由检没想到的是,安定门断送了他所有的希望。
倒不是安定门这里有起义军,相反,这里一个人影都没有,但是城门紧锁,太监用斧子砍了数次,依旧没能劈开。
与此同时,天色也越来越亮,如果再这么耗下去,很快就会被起义军发现。
这一刻,崇祯帝才算是体会到什么叫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了,即使他贵为皇帝,但还是被困在城墙内,不能脱身。
只能回皇宫了,最起码那里还算安全一些。
回到皇宫里,崇祯帝坐在地上长吁短叹,而在地板上,还有昨晚他刺死自己妃子、女儿时,留下来的血迹。
一切的一切,都让崇祯帝感到几近崩溃,而当他敲响殿前的大钟,试图召集大臣时,没有一个人来的情形,则让他彻底绝望。

失魂落魄之下,崇祯帝跌跌撞撞地往后山走去,原先跟着他的太监早就跑光了,只剩下伺候他多年的王承恩。
就这样,君臣二人相互扶持着,来到了后山,站在山上,崇祯帝依稀能听到皇宫方向传来的喊杀声,也隐约能看到大殿前面乱哄哄的起义军
此情此景,让他明白,大明,真的完了。
怪谁呢?登基十八年来,崇祯帝称得上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日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挽救这溃败的局势。
而为了节约开支,省出更多军费,皇宫里已经好几年没举行过大型宴会了。
但即使是这样,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基业,如今,眼看是就要亡了,即使他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帝
留下遗书后,崇祯帝自缢身亡,而一旁的大太监王承恩,也在对面寻了一棵树,吊死在他自小看大的崇祯帝跟前。

三尺白绫,崇祯帝就此算是解脱了,但在紫禁城里,李自成的起义军还在烧杀抢掠之中。
刚进入内城时,由于找不到崇祯帝的下落,让李自成十分着急,如果让崇祯帝逃了,那么就会十分麻烦,因此,他一遍一遍地下令,让士兵去寻找崇祯帝。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同时,他还传令,如果有谁发现并交出崇祯帝,不仅赏金万两,还可以封侯,如果藏匿的话,直接诛杀全家。
直到三日后,才有一队士兵,在后山发现了已经断气多时的崇祯帝,报告李自成后,崇祯帝的尸身,也被拖到了东华门外。
同时,早已自缢身亡的周皇后,其尸身也被放在了丈夫崇祯帝身边。
崇祯帝身亡的消息传出后,让明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襄城伯李国桢一路走一路哭,来到朱由检的尸首前时,更是顿足捶胸,哭得几乎背过气去。
之后,他被带到李自成面前,面对闯王,他更是“以头触阶,血流被面”,让李自成对此十分感慨。